
实践故事一:珍回忆,行当下


小时候和别人谈起理想,谈起未来,我常天马行空的说起很多,但教师这个职业,尤其是幼儿园老师,一辈子和孩子打交道,着实想也没有想过。但现实就是那么的多变,大学选专业时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,我选择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。
也是幸运,刚入学的我就成为了师范学院创新实验班的一员,也是因此开始了我每周一天的幼儿园实践生活,从大一到大二,从拘束到灵活、从忧愁到热心、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游刃有余,两年的时间,我去过三所幼儿园,感受着未来的职业,也有过崩溃的时候,但静下来想,更多的还是成长。


初入幼儿园

还记得大一第一天去幼儿园,我只会站在教室后面的角落,紧张和局促不安,班级老师说一句我做一句,不知道该干什么,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,完全不敢与老师交流,根本没有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。更多的是感受保育老师的保育工作,被幼儿园的细琐事所围绕。面对幼儿,我只会观察他们的表面,上次看到一位幼儿一直在哭,这次又看到一位幼儿没有喝水,不知道去透过现象看本质。自我能力和知识也有限,班级老师让我帮忙做环创,只好在手机上搜设计,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。
回到学校,感觉像是打了败仗一样精疲力尽,也因为自己晕车,每次去幼儿园的车程都很漫长,导致情绪极度压抑,何况本身也不喜欢这个职业,离崩溃就差临门一脚,最终压垮我的还是幼儿园指导老师一句无意的话,“不要傻站着,去把地扫一下”,各种情绪五味具杂的布满我的心头,我开始反思。
反思磨炼


为什么不主动去做好实践,这么消极?为什么不敢去交流?为什么不知道做什么?既然走上了这条路,那就要好好走下去!当你觉得累的时候,那是在进步!我慢慢接受着鼓励,调整着心态,在每次从幼儿园实践回来后,与老师去交流,与同学们去分享、在班里和主班老师沟通、与同行的同学分享,学习着大家的优点,逐渐走出焦躁,并且下定决心,势必要学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。
带着这种决心,到了第二学期,刚进入新的班级,我就敞开心扉主动和老师交流,尝试与问题幼儿相处,参与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。刚开始与幼儿园老师就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去交流,看着幼儿玩耍、提醒安全,慢慢的,我也开始与老师交流一些专业知识,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,提出指导,解决矛盾,或者参与他们的玩耍。幼儿哭了,能主动过去安慰,耐心询问事情源尾,尝试指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。班级老师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,我也会主动帮助,提出建议。这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感,我的付出和工作“有用”了,心态也更加的积极。但真正让我喜欢上幼儿,喜欢上这个职业,还是在第三学期的幼儿园实践中。
乐乐老师
这所幼儿园的氛围深深的感染着我,无论是老师还是幼儿,都特别有活力,刚进班上老师就让我做了自我介绍,这是我第一次告诉大家,我叫“乐乐”,你们可以叫我“乐乐老师”。那一整天,孩子们都围着我,抢着和我说话,“乐乐老师,我家里有只小白兔”,“乐乐老师,你长的好像一一……”。与班级老师的交流中,我发现老师也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,这使我亲切感又多了一分。
我再也不无所事事,不知道该做什么,接水、打餐、拖地,保育工作游刃有余。每周实践日早上来幼儿园,晨间接待时,我会得到孩子们一个个大大的拥抱与问好,并彼此交流互动;过渡环节,我会为他们弹着钢琴伴奏,他们唱着儿歌;离园时,我们一一挥手告别,还会得到幼儿与老师的一句“再见”。这使我有了强烈的归属感,感觉自己是幼儿园真正的一份子,这段时间我也很快乐,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技能:怎么给幼儿讲故事,怎么管理幼儿,遇到突发事件如何解决等,为我以后的职业发展和提升不断积累着宝贵的经验。


爱中成长 专业提升
三个学期的幼儿面对面——示范幼儿园实践,我也成长了很多。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,我能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,面对幼儿时,用生动的语气,丰富的表情,用合理的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;在午睡环节时为幼儿讲睡前故事;帮助老师管理幼儿,维持班级常规秩序;会弹更多的钢琴曲,能做更好的环创,并被班级老师认可和夸赞;面对幼儿,会观察的更深入,通过思考幼儿为什么出现这一行为、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、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、幼儿行为有没有改善……带着问题去观察幼儿,帮助幼儿,也为自身积累工作经验。闲暇时间,我会去看一些绘本《我想快点长大》、《一点点儿》、《男孩,女孩》……这些绘本,都让我更好的了解幼儿,从而学会更多帮助幼儿的技巧和方法。
我的专业能力有了提升,由刚开始对幼儿的感性认知,到现在能从幼儿的动作发展、美术能力、语言能力等方面去观察和帮助幼儿。
记得那是一个温暖的早晨,一位叫董浩然的小班小朋友背着书包哭哭啼啼的来到了教室,一直喊着要回家,要找妈妈,班级老师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,让他停止哭泣,然而效果并不显著,只能当时有效,过一会就又开始哭闹。通过观察,我发现董浩然的问题属于社会性情感发展。于是我开始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,通过观察与实践,我发现对他说“五点你就可以回家了”这类带有抽象思维的话语时,对他没有产生效果,但对他说“下午放学你妈妈就会来接你了”、“你吃完饭,妈妈就来接你”、“睡个觉觉妈妈就来接你”、“下午穿好衣服妈妈就来接你”等这类有特指事件的话语时,他能马上止住哭声开始做事,于是我与他说话都会带上特指事件,而他也从开始的哭泣,到慢慢的能用自我安慰来代替哭泣,他会对自己说:“吃完饭饭,妈妈就来接我了”“睡个觉觉,妈妈就来接我了”等这类话语。
联想到在校所学,2-3岁的幼儿语言能力刚开始发展,对语言的理解较片面,且对时间的概念认知模糊,只能理解白天、黑夜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简单时间词汇,在与幼儿交谈时要注意用幼儿听的懂的语言,结合情境与实际生活,使用丰富的语言、语气、语调与幼儿交谈,以便幼儿理解,促进师幼间的交流。


爱上这个职业
师范学院和幼儿园为了让我们能体会不同的班级管理制度,本学期第五周我调到了另一个班级。早操的时候,我刚到操场边,便听到了那熟悉的方位传来一阵阵的叫声“乐乐老师!”全操场响彻他们的声音,在听到声音的那一瞬间,我的眼泪顿时“不争气的”流了下来。谢谢这群小天使们,是他们将我从迷茫的边缘拉了回来、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满足与快乐、是他们让我爱上了幼儿,爱上了这个职业,谢谢你们!
“乐乐老师,你看我画的画,漂不漂亮?”
“乐乐老师,这个送给你,这是我自己做的。”
“乐乐老师,你长的好像一一啊”“一一是谁?”“一一是我妈妈的姐姐”“是姨姨吧!”
“乐乐老师……”
“乐乐老师……”
我喜欢这个孩子们口中的“乐乐老师”……


实践故事二:温暖不止来自阳光


时光飞逝,一转眼,我已经在幼儿园见习了一年多了,反思自己这一年的时间,相比于大一一开始的两眼茫然到能组织小朋友开展教育活动,这期间我收获了很多。
在沣东第四幼儿园见习中,我学到了如何以伙伴的角度与小朋友们对话、分享、安慰和鼓励;也学习到了当遇到日常生活中突发事情的处理方法:大到合理安排幼儿教育生活的一日常规,小到衣服穿反了怎么办。这一个个真实且富有生命力的问题是我从书本上体验不到的,当然,我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,孩子们的活力、乐观、积极向上的阳光,早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和我的同学们。这种属于小孩子的魔法,就像这个世界上的阳光,温暖而不刺眼。


我能有这样的感受,很感谢师范学院给我们每周一次的幼儿园实践机会,在每周幼儿面对面——示范幼儿园实践中,我们都会根据“实践任务手册”的内容,明确每周观察见习的重点,完成重点任务,并开展实践后的分享和研讨。

记得我在小七班学习的时光里,幼儿园班级的四位老师很照顾我和我的班级搭档,每一次只要我们有任何问题,她们都会耐心且认真的教我们,为我们解开困惑,辅助我们以正确的方式,教会我们选择合适的时机来引导幼儿。在人际交往方面:结合在学校学习的《沟通与合作》课程,我还体会到了一个班级里老师们之间是相互平等的,相互尊重的,各个岗位之间的老师是相互交流、互帮互助的,老师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。
有一次幼儿园指导老师询问我:作为班里老师,该如何结合咱们班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来做教具呢?那一刻,我真正的感受到了,早在不知不觉中,我们已经是小七班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,不再是外来学习者的身份了,这一刻,我感觉到我好像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幼儿教师。


在我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,我发现,我们虽然在平时《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》的课程中会学习了应该如何设计、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,但是当我自己真正的去在幼儿园开展活动时,我才发现,教育活动的组织并不容易,一个好的教育活动涵盖着方方面面。刚开始,如何设计和组织,我完全没有头绪,回顾学校教师上课所讲的专业知识与内容: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,如何设计活动方案,好的教育活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,要达到怎样的要求?
我慢慢的从头梳理,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去向老师交流,在一点点堆积知识的过程中,在一次次完善教案的过程中,我看见了曙光。困扰我的问题就这样在我不断的学习中解决了,这让我更加明白,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难,是要一名教师不断的积累,才能达到只是合格的程度,我要学的,要做的还有很多。



在一开始,我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之前,我的脑海里只会想到“安稳”、“环境好”这一类比较表面和片面的词语,但当我亲身经历之后,我才能感受到幼儿教师的那些“痛并快乐着”:是在被一日生活常规搞到疲倦时,看到一个个小朋友也会变得充满活力;在遗憾他们长大后一定不会记得当年的幼儿园老师时,想到我们在这群幼儿的生命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,让这份平凡的岗位变得有意义。而幼师这份职业,在我心目中也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职业。
让我们带着热情去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吧。
去期待下一次小朋友们温暖的拥抱和老师们的那句“回来啦!”